「環保不只是為了我們,也是為了牠們。」

「環保不只是為了我們,也是為了牠們。」——參與WWF公民科學家計劃

文:林穎祈

起初參加公民科學家計劃是出於好奇,「公民」和「科學家」像是兩個搭不上邊的詞語,合在一起會有怎樣的火花呢?計劃的活動地點是另一個吸引之處。米埔 — 一個經常出現在觀鳥書上,但又不知在哪的地方,難得有機會可以去,錯過就太可惜了。

不知不覺間參加了不少調查:各種動物調查(黑臉琵鷺、白頸鴉、蟹、廣瀨妹蟌、螢火蟲、蝙蝠、哺乳類動物),海洋微塑膠調查和水口生態調查。有趣的是同樣的調查重覆參加卻不會覺得乏味,地點也許不變,但每次路途上看到的景色都變化着,日夜的景色固然不同,四季、潮汐變化亦帶來不同的風景。

過程中在米埔與不同動物的偶遇反而是最深刻的:水面上怕人的鴨子們、乍看以為是小鴨的小鸊鷉、觀鳥屋外一閃而過的斑魚狗、在水邊疾走的黑水雞和白胸苦惡鳥、冬天站滿枝頭的鸕鶿、在空中盤旋的猛禽、一小群在樹間活動的灰喜鵲。偶遇大多都只有短短一瞬,但親身看到一般只在書中看到的動物讓人興奮,不自覺地多加留意四周,期待着另一次偶遇。

參加活動後經歷了很多第一次,第一次親身看到黑臉琵鷺、白頸鴉、廣瀨妹蟌、螢火蟲、蛇,還有其他種種都市罕見的動物,第一次進觀鳥屋,在郊外摸黑走路,還有踏足浮橋。

參加公民科學家計劃大概是我近來最接近大自然的時候,每一次的調查,與動物偶遇都提醒着我香港並不是只有人在居住,平日也許看不見、遇不到這些鄰居們,但環保不只是為了我們,也是為了牠們。

「環保不只是為了我們,也是為了牠們。」

Thumbnail
就讀化學系的穎祈2019年初成為WWF One Planet青年公民科學家。直至截稿日為止,她已協助WWF進行近100小時的生態調查工作。

 

 

 

 

穎祈(左)與其他公民科學家為紅外線相機作檢查及更換電池,為陸上哺乳類動物調查作準備

Thumbnail